卢湾新闻热线

上海热点新闻

天使还是魔鬼?谈谈化妆品中的防腐剂

一. 什么是化妆品防腐剂?

防腐剂是用来抑制或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并以此防止产品腐败变质的一类物质。

防腐剂种类繁多,在化妆品中可使用的防腐剂有一百多种。安全起见,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对化妆品用防腐剂作了相关规定。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有51种(类)防腐剂可用于化妆品,并规定了化妆品准用防腐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不在准用防腐剂列表中的抑菌成分不能随意用于化妆品。

二. 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的意义

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买来的化妆品,只要打开封盖就很容易沾染微生物,如果不含抑菌物质,即使放入冰箱也会快速变质。

化妆品的许多原料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可快速生长繁殖。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环境等清洗、消毒不彻底易产生微生物,造成化妆品的一次污染。我们在取用化妆品内容物时有可能造成化妆品的二次污染。

为了保证化妆品在生产、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污染,有必要在化妆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防腐剂,抑制微生物增殖,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不会因为污染而变质。

三. 有刺激性的化妆品防腐剂

防腐剂是引起化妆品过敏反应及其他刺激性反应的常见因素,下面就中国准用防腐剂中易引起皮肤刺激的一些类别做一个简要说明。

3.1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T)。

这两种成分以1:3混合,再加上一些稳定剂,稀释以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卡松/凯松”防腐剂了。卡松防腐剂刺激性大、容易致敏,另外,也有单独的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产品,刺激性相对低一些,但这类防腐剂刺激性和致敏性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欧盟决定从2016年4月16日起,禁止在驻留类产品中使用MIT/MCIT混合配方,此后,欧盟又决定从2017年2月12日起,禁止在驻留类产品中使用MIT配方。中国法规中明确表示此类防腐剂使用最大允许浓度为:0.0015%,且只能在淋洗类产品中使用。因此,如果你的乳液、面霜、精华中有这类防腐剂,建议不要使用,如果你的面膜里还有这类防腐剂,那我只能呵呵了。

3.2 甲醛及甲醛供体。

甲醛和多聚甲醛现在还是准用防腐剂,有点难以理解,当然现在已经基本没人用了。

甲醛供体,即在化妆品中缓慢释放低剂量甲醛,这类防腐剂常见的有:2-溴-2-硝基丙烷-1,3 二醇(布罗波尔)、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DMDM乙内酰脲(DMDMH)、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羟甲基甘氨酸钠.使用了这些防腐剂的化妆品中会含有微量的甲醛,皮肤敏感的人可要小心了哦。

另外,甲醛是会和氨基酸、蛋白质反应而失去防腐作用的,所以,如果你的化妆品中含有甲醛供体防腐剂,又宣称添加了氨基酸、蛋白质类的功效成分,那么你基本可以判断,这些添加的功效成分是假的。

3.3 苯氧乙醇。

苯氧乙醇本身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医学上可以用于伤口和眼药水,不过它会引起部分人皮肤有发热、发红及轻微的刺痛感。

四. 有争议的化妆品防腐剂

最典型的就是尼泊金酯类防腐剂(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羟苯丁酯等)了,即“Paraben”。近年来对尼泊金酯类的关注越来越多,主要集中于两点:1)尼泊金酯类的苯环,是亲脂性的,所以在脂肪组织中的某种累积可能会发生。2)尼泊金酯类,特别是羟苯丁酯,在特定的测试系统中已经证实能显示某种模拟女性激素雌激素的能力,雌激素活性随着烃基链长度而增加。

当然,也有一种论点是,尼泊金酯类是功能性酯,能被活体组织中存在的酶轻易水解,所以并不会对人体安全和生理系统带来影响。

这类防腐剂争议较大,总体来说,羟苯甲酯、羟苯乙酯在限定浓度下是较为安全的,羟苯丙酯、羟苯丁酯要谨慎使用。

五. 含多种防腐剂的化妆品更刺激吗?

这也是一种网上常见的论调。其实通常的情况是:使用多种防腐剂的化妆品一般防腐体系搭配更合理,刺激性可能会更低哦。

添加多种防腐剂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扩大抑菌谱,降低单个防腐剂的用量。毕竟单一防腐剂不能对所有的所有的微生物抑制效果一样强,而是各有各的“拿手菜”。通过合理搭配防腐剂,能够扩大防腐体系的抑菌范围,降低单个防腐剂的用量,从而让化妆品更安全、刺激性更低。

六. 不是防腐剂的防腐剂

有一些化妆品合法成分具有抑菌防腐作用,同时又不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准用防腐剂列表里,如戊二醇、己二醇、辛甘醇、乙基己基甘油、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等。它们有些已经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七. 小结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真的很可怕吗?其实它才是保护你的那个成分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看待化妆品中存在的防腐剂,我国法规要求所有的化妆品上市前都需要进行毒理学测试或一定的风险评估,一般来说,严格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防腐剂的化妆品是安全的。

此外,我国禁止化妆品产品标签宣传“无某某原料”等贬低同类产品的夸大虚假宣传用语。因此,应坚决杜绝刻意宣传“无羟苯甲酯”、“Paraben free”“无防腐剂”的产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3年2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Your luwan.sh.cn Rights Reserved.